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的突出特点是融入了“核心素养”理念。历史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目标,使学生通过学习,逐步形成体现历史学科特性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1]。高中历史课程要求学生具备独立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意味着学习思维要从浅入深,由表及里,提升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中,涉及分析、评判、辨析等高阶思维能力,反映了思维水平的进阶。思维活动与技能的运用是学生应对复杂情境的关键,也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指向。课程标准明确了历史学科的培养方向和总体目标,培养不再单纯强调基础知识的获取,而是转向五大核心素养,即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历史思维贯穿其中,成为各项核心素养提升的基础。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