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在线投稿
在线选题
学者主页
学术机构
互知阅读
教研活动
开通VIP
登陆
浏览历史>
收藏>
个人中心>
全部
期刊
文献
标题
作者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栏目
基金
文献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包含全部检索词
包含精确检索词
包含至少一个检索词
作者
出版物
期刊
文献
发表时间
-
洛阳师范学院
文献量:20
下载量:0
被引数:0
所在地区:河南洛阳
所属分类:师范类
联系地址:河南省洛阳市伊滨区吉庆路6号
官方网址:
www.lynu.edu.cn
简介:
洛阳师范学院,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一所省属普通高等本科院校,为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建设高校。学校前身是始建于1916年的河洛师范学校,历经河南省立河洛师范学校、河南省立第四师范学校、河南省立洛阳师范学校、洛阳师范专科学校、洛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诸阶段,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定为现名。学校占地2850亩,建筑面积近74.5万㎡。固定资产总值约14.8亿元,图书馆馆藏图书达256余万册,数字资源量1100余万册,中外文期刊5300余种,中外文数据库28个,各类型特藏文献27000余册。
文献统计:
2025年
2023年
2022年
2021年
2020年
01 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逻辑、边界与路径——构筑智慧教育评价生态的变革之路
作者:
宋兆祥
司林波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期刊
《教育科学研究》
2024年11期
59-65 ,共7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日新月异的人工智能技术深刻影响着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前行进程。在教育评价场景的转换中,人工智能赋能显著推动了过程评价的智慧化、增值评价的精准化、结果评价的全面化以及综合评价的立体化。研究阐释了人工智能赋能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逻辑机理,认为人工智能在教育评价中的应用主要涉及分类评价策略的设计、协同整合能力的构建、评价工具效果的强化以及评价保障体系的优化。为实现由工具主义逻辑向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转变迭代,需要推动评价原则落地、专业建设强化、评价结果应用、评价过程监测和技术实践纠偏等策略的有效实施。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引入教育评价还面临伦理与隐私问题、人机失衡、技术依赖和模型偏见等风险挑战,推进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高质量推进,必须构筑智能、安全、协同、共融、灵活的智慧评价生态。
关键词:
人工智能;教育评价改革;教育评价生态;多元评价;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02 课后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建议
作者:
晋银峰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期刊
《教育科学研究》
2024年01期
44-50 ,共7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课后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是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水平的重要保障。决策导向评价模式契合课后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需求。基于决策导向评价模式的课后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构建,应通过明晰教育政策、梳理文献资料、立足实践调研和强化专家循证,提炼出测评框架、基本指标、指标体系和测量指标,确定相应的三级评价指标。课后服务质量评价体系的应用建议,需要明晰由谁用、怎么用、评价结果如何反馈等问题,并对评价体系的应用立场、应用方式和应用反馈等内容进行阐释说明。
关键词:
决策导向评价模式;课后服务;课后服务质量评价;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03 知识图谱赋能数字教材:动因、障碍及实施路向
作者:
郭利强
李佳宁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学前教育学院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2024年11期
37-43 ,共7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利用技术优势探索数字教材新形态建设,是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体系建设的工作部署,也是适应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必然要求。知识图谱作为知识表示与逻辑推理的先进工具,日益成为推动数字教材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知识图谱赋能数字教材有战略动因、发展动因、技术动因。在现实中,知识图谱赋能数字教材存在多重障碍:资源整合限制、跨域融合困境、认知差异受限、数据算法制约等。应从知识组织、内容表征、发展目标、功能设计等方面探索知识图谱赋能数字教材的实施路径,为创新数字教材建设、重塑教与学形态、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实践技能的人才提供有力支撑。
关键词:
数字教材;知识图谱;数字资源;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04 社团活动课程化的逻辑、困境与出路
作者:
晋银峰
李伊人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期刊
《课程.教材.教法》
2024年04期
27-34 ,共8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社团活动课程化要遵循活动课程开展的理论逻辑、社团学科融合创新的发展逻辑和中小学生成长的心理逻辑。课程化实践过程中因违背三重逻辑出现的困境通常表现为社团活动课程主体行为偏差、社团创新性薄弱以及学生个性化发展受困。实现中小学社团活动课程化的出路主要有三个方面:重塑课程价值追求,优化社团管理机制;转变社团发展理念,更新技术整合应用;深化社团培养目标,回归学生世界。
关键词:
“双减”;课后服务;社团活动;活动课程化;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05 思政教育融入武术课程教学的价值与路径
作者:
万会珍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
期刊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24年16期
98-99 ,共2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课程思政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发挥着强大效用。由范卿泽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一书,在厘清课程思政相关概念内涵及价值与特征的基础上,全面梳理了课程思政发展脉络,思想政治方向明确,社会价值立场正确,对研究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学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06 地震灾害虚拟现实教学资源设计与实践研究
作者:
范刚龙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
期刊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4年24期
26-29+37 ,共5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地震灾害破坏力巨大,提升高中生地震灾害防范能力,对于保护生命健康、减少财产损失意义重大。文章梳理了虚拟现实教学的理论基础,探讨了虚拟现实教学资源的应用,开展了地震灾害虚拟仿真实验探究,通过教、用、练,使学生深入理解地震灾害的概念、分布、成因、形式和防灾减灾措施,培养学生地震灾害预防实践能力。实证分析显示,开发并应用学生喜欢、沉浸感强、易学、易懂、易掌握的地理课程虚拟教学资源,是提高地理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地震灾害;虚拟教学资源;设计;实践;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07 “海陆变迁”跨学科主题教学设计
作者:
程金龙
钱雯雯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地理与旅游学院
期刊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4年16期
50-52+56+2 ,共5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地理课程跨学科主题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是中学地理教学的重要方法。文章以湘教版教材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四节“海陆变迁”为例,设计了跨学科主题教学方案,对语文、历史、美术等学科知识或方法在地理课堂中的应用展开探究,以增强学生的学科交叉和整合能力。
关键词:
初中地理;跨学科主题教学;海陆变迁;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08 问题探究式地理研学课程设计研究——以旧孟津黄河中下游分界线旅游步道研学课程为例
作者:
左晓凯
邱涛
邹晓录
机构:
河南省洛阳市第七高级中学
河南省洛阳市教师发展中心
洛阳师范学院
期刊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024年10期
76-80+2 ,共6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问题探究式地理研学课程是将问题式和探究式教学理念运用到地理研学实践中的一种新型课程设计方式,兼具讲授式、主题式和项目式研学课程三者的优势。文章通过分析当前地理研学课程设计的现状,探索了问题探究式地理研学课程中探究问题的生成原则和流程,模块化整合分散的探究问题和情境素材的实操模式,以期推动地理研学活动高质量开展。
关键词:
问题探究式;地理研学;研学课程设计;真实情境转化;
阅读量:0
下载量:0
被引数:0
09 指向人的全面发展的教学质量观的价值追求与教学逻辑
作者:
张晓凤
机构:
洛阳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期刊
《现代中小学教育》
2024年09期
24-29 ,共6页
阅读
下载
引用
摘要:教学质量作为一个事实与价值耦合的概念,体现了时代性和价值性。新时代对高质量教学的追求,其立足点主要指向人的主体规定性,好的教学就是推动人全面发展的教学。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课堂教学需构建“师生共在”的教学生活,实现对个人主体性教学关系的逻辑转换;注重身体体验,实现对离身教学过程的逻辑转换;注重师生交互式对话,实现对教学方式控制取向的逻辑转换。
关键词:
人的全面发展;教学质量;教学逻辑;
阅读量:3
下载量:0
被引数:0
导出/参考文献 (
0
)
点击复制
PDF在线阅读
价格:
0.00
元
微信扫码支付
支付宝支付
同领域学术机构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文献量:0
天水师范学院
文献量:5
西北师范大学
文献量:87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文献量:7
渭南师范学院
文献量:11
陕西师范大学
文献量:280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献量:1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献量:2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文献量:0
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文献量:2
同地区学术机构
洛阳职业技术学院
文献量:5
河南林业职业学院
文献量:0
洛阳理工学院
文献量:7
河南科技大学
文献量:16
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文献量:10
河南省洛阳经济学校
文献量:3
河南推拿职业学院
文献量:2
关于我们
版权公告
客服中心
在线咨询
用户建议
PDF在线工具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
道然科技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
服务热线
400-181-3113
在线咨询
点击立即咨询客服
刊社入口
点击前往刊社入口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