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式的隐居田园生活,是无数文人心里的梦。有的人只是做做梦,有的人却亲身实践了,还有的人在入朝为官与隐居田园之间横跳、摆荡,比如唐代的王绩,历经三仕三隐。1王绩,是“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的叔爷爷,也就是王勃的爷爷的弟弟。王家是书香世家。王勃的爷爷叫王大通,是一个大儒。
摘要:在古代,与富贵对立的是贫贱。富指的是有钱,贵指的是有地位;贫贱就是既没钱也没有地位的意思。世人爱富贵者多,处贫贱者多。处贫贱而安于贫贱者少,处富贵不为富贵所惑者亦少。有的人见了富贵之人就顶礼膜拜,希望被高看一眼,或是能够得到提携。而他们所不知道的是,也许富贵之人,只是看上去很风光,实际上自身难保,每行一步都如履薄冰,又谈何提携他人呢?
摘要:野有蔓草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诗经》里的《野有蔓草》是一首美丽的歌、寂寞的歌。初读此篇,还是在青春年少时。那是最爱幻想的年纪,也是最孤独的年纪——不懂何为相思,但会伤春悲秋;未经历正儿八经的恋爱,但内心隐约有了朦胧的倩影。
摘要:屈原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自古以来吟咏屈原的诗人很多,有关屈原的诗篇更是不计其数。那么,屈原究竟有什么魔力,让这些文人骚客念念不忘呢?要想知道答案,我们还得从屈原这个人讲起。懂屈原很难说是一件幸事。在年纪很小的时候,我就听说过他的名字,知道他的才华与怀才不遇,知道他一心救国最后却自沉汩罗江。可惜那时候年纪太小,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他的行为,疑惑为何他要选择那样的结局,而不是抗争到底。
摘要:江山社稷中的“社稷”究竟是什么?社,“地主也”,意思是土地的主宰,指的是土地神;稷,本意是谷子,脱壳后就是小米,指谷神。稷比较耐旱,生长力强。在中国古代,至少在北方地区,谷子的种植最为广泛,因此人们往往用“稷”来代称所有的粮食作物。而我们常说的五谷,指的是稻、麦、稷、菽、黍。
摘要:李商隐早期写有一首轻快活泼的《江东》,满是少年人“春日游,杏花吹满头”的轻盈生动:惊鱼拨剌燕翩翾,独自江东上钓船。今日春光太漂荡,谢家轻絮沈郎钱。游鱼戏水,燕子翩翩,少年人在钓船上悠然欣赏盎然春光,柳絮、榆钱纷纷飘坠在他身边。这样闲适的诗歌,在李商隐的作品中是不多见的。他背负着太多责任和压力,对自己期许极高,但他的骄傲与自尊一次次在现实中被践踏。而初入洛阳那年,他还是个“谁教白马踏梦船”、满怀理想主义的翩翩少年。
摘要:1闲,繁体字为“閒”,“閒,隙也,从门从月”。透过门之缝隙里看月亮,多么浪漫!闲,代表物理上的间隙,也意味着人与自然心意相通。门缝透露给我们最美的月光,而之于人生,缝隙也是必要的,闲情是必要的。“枕上诗书闲处好”,是李清照的闲;“人闲桂花落”,是王维的闲;“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是苏轼的闲……闲情雅致是一种美好的人生状态。
摘要:李白是盛唐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他永远朝气蓬勃,永远新鲜明亮。在那个诗人辈出如繁星闪烁的盛唐诗坛,李白无疑是最璀璨的一颗星。他诗风飘逸毫迈,瑰丽多变,仿佛涵盖了整个斗转星移的寰宇。李白的出生就极具浪漫色彩。母亲在生他之前梦见一颗长庚星落入腹中,长庚星又名太白金星,因此为他取名李白,字太白。《新唐书》和《唐才子传》对此都有记载:“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李白有一双如坠落星光般的眸子,灵动明亮。
摘要:每次看到枝头渐熟的枇杷,或者街边兜售的一篮一篮黄澄澄的枇杷,都会想起一个人——其实是想起这个人的一篇文章。再具体点说,看见枇杷的时候,我总会在心里默默念诵:“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没错,是《项脊轩志》的最后一句话。上学时,大家都学过这篇古文。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
摘要:每至夏日,我都会到祖父家小居避暑,短暂地逃离城市的喧嚣。晴夜里,我和发小久不成眠,索性一起来到院中,坐着聊天。蝉鸣、犬吠将我的心境与都市生活中的烦扰隔绝。我仰望夜空,摇晃双脚,思绪飘飘然然。我们没有聊现实生活,还像年少时那样,聊小说、聊影视、聊诗词。我突然联想到,千百年前,一个飒然的清秋,
摘要:在历经盛大的科举考试之后,落第的举子在众人的欢欣中独自落寞。落第,是一种抵入生命的真实痛感。之后或进或退,都不是一种轻易的选择。幽微的文字光亮,在浩瀚的时空中,留下了诗人某一刻的心情写意。失意的人咀嚼着疼痛,在寂静的夜里,在雨声淅沥中,仿佛听到,有平缓的吟咏声隐约从远处传来:有人辞官归故里,有人星夜赶科场。
摘要:王维中年时,在长安(今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买下一处别业。从此,他布衣素食,走在辋川山水中,温和沉静,光华内敛。这是他创作的巅峰时期。他最为著名的诗篇,同时也是中国最为出色的山水诗作,大多是在这一时期完成的。辋川别业本是唐代诗人宋之问所造。宋之问作有《蓝田山庄》:“宦游非吏隐,心事好幽偏。考室先依地,为农且用天。辋川朝伐木,蓝水暮浇田。独与秦山老,相欢春酒前。”作为宫廷诗人的他难得地写出了陶渊明诗中的田园意味,也是表达隐逸之情,与王维在辋川隐居时的心境大体相似。
摘要:宋玉在《风赋》中说,“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意思是,风在大地上生成,从青蘋的叶尖兴起。正如大风由小风发展而来,很多事物是在不易察觉的细微处萌发的。后人提炼、仿写,就有了“风起于青蘋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一说。于青翠的蘋微微颤动之时,觉察劲风将至;在细细的波纹之间,预见巨浪即临。具备这种能力,才可以对细小情物日后的发展及其影响做出正确的预判。我们平常所说的“知著见微”“防患于未然”“防微杜渐”等,与此同理。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