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文献
标题
作者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栏目
基金
文献检索
包含全部检索词
包含精确检索词
包含至少一个检索词
作者
出版物
发表时间
-

课堂观察方法的育人之道与工具之器:历史图谱、耦合模型与实践路向

吴晓蓉 罗谦

西南大学教育学部

“双减”背景下,指向素养生成的教育评价体制机制改革之势日盛。要更好地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就必须找准学校教育发展的“关键”——学生学习。针对课堂的观察与系统描述是发展“过程性评价”“增值型评价”等新型教育评价方式的基本抓手,也是记录学习发生的最好工具之一。调研发现,诸多一线教师对于课堂观察的运用视野多拘泥于器用层面,尚不能衍生其道统思想,更勿谈生发“器道统一”的观察实践。基于此,从课堂观察的概念厘定和历史沿革出发,逐步明确课堂观察之“道”与“器”的契合逻辑,并从理论上架构其融通路向,以期发展教师课堂观察素养,推动课堂教学高质量发展,助推教评改革政策取得实效。
【栏 目】 课程与教学
【分 类】 教育理论
【出 处】 《教育科学研究》2024年04期 第73-81页 (共9页)

相关文献

导出/参考文献
[1]吴晓蓉,罗谦,. 课堂观察方法的育人之道与工具之器:历史图谱、耦合模型与实践路向[J]. 教育科学研究 . 2025(04): 73-81.

PDF在线阅读

《课堂观察方法的育人之道与工具之器:历史图谱、耦合模型与实践路向》

价格:0.00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sasa 互知学术
sasa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