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不论是练习像猫一样慵懒地晒太阳,还是在学习工作之余尝试“虚度”时光,其中都没有教导大家“躺平”的用意,只是想让被现实洪流裹挟着踉跄前行的每个人辨出生命的真谛。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其实不是“意义”,而是“意义感”,即“觉得生活有意义”。当我们悲观地发现自己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人生的意义,可能是因为我们过分地苛求所谓的意义而不得,又或者因为不满于现状却又无力改变,于是被生活的平庸感、无助感、囚禁感和宿命感纠缠不休。想要挣脱它们的围困,需要我们有更多超越逆境的能力。
摘要:当大家读到这期杂志时,暑假将至。可多数人盼望的,不过是短暂的放松,因为“假期学习不打烊”。所有人都在抱怨太“卷”,所有人又都不由自主地在“卷”,好像一停下就会万劫不复。我们被告知要力争上游,却忘了人生本应该是泛舟江上。我们做不到像作家马德一样,“用一个下午的时间看蚂蚁搬家,等石头开花”,因为这些没有意义。但是,猫做得到。之于现代人,猫本身就是哲学。当我们需要从一只猫身上获得启发,大概也意味着我们可能活得不如一只猫。毕竟,猫晒太阳的时候,不会苦苦追问晒太阳这件事的意义所在。
摘要:李元胜有首深得人心的诗,题为《我想和你虚度时光》。诗中的“你”,是诗人对无休止地忙碌着的每个人的诚挚邀约,也是对“无用之用”和“无意义的意义”的深情呼唤。可是,一直在和时间较劲的我们,真的能够接受“虚度”吗?周围的人都在忙着学习、工作,忙着升级各类技能包,我们又怎么可以停滞或逆行?生活仿如一张大圆桌,窗外云淡风轻,而我们围桌而坐,用二倍速谈计划、谈目标、谈成功、谈有意义的人生。我们成为万事万物的结合体,独独忘了自己是鲜活的生命,应该体验生命本身的欢愉与惊喜。
摘要:有一种沉默,震耳欲聋。20世纪50年代,人们在这里发现了石油。此后,成千上万的石油工人怀揣“我为祖国献石油”的理想与抱负,在此挥洒汗水、安居乐业,留下一段繁华、一段辉煌历史。石油资源枯竭以后,所有人撤出,这里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留下一片废墟、一片令人惊心的荒凉。它就是位于青海省茫崖市冷湖镇的冷湖石油工业遗址,系原青海石油管理局搬迁至敦煌市、开采一线前移至花土沟镇,整体拆迁后形成的废墟。
摘要:多数童话在时间、地点的设置上都过于遥远,在很久很久以前,在很远很远的地方,甚至说的也不是生活中的事。童话往往会把我们带离现实,但是,童话从来不骗人。童话能治愈童年,具备让我们粉碎重负、孤独和焦躁的魔力,与自欺欺人毫不相干。童话的真实,源于纯粹,源于它对应了现实的真实,对应了我们内心的真实。
摘要:人工智能解决了许多问题,但我们面临的困扰没有丝毫减少。之于人,这并非不幸,而是大幸,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人工智能无法彻底收割所有问题,也就意味着无法摧毁我们的想象与思考,这是它的局限,也是它的仁慈。其本身具有工具属性,让我们产生依赖不足为奇,关键在于我们不能反过来成为它的工具。德国哲学家康德说过,“人不是任何人的工具,而是自身的目的”。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