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文献
标题
作者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栏目
基金
文献检索
包含全部检索词
包含精确检索词
包含至少一个检索词
作者
出版物
发表时间
-

借“文本互涉”究其“归乐”后的“隐恨”——送教下乡公开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品赏

林丽洁

福建省漳浦第一中学

陶渊明被称作“田园诗人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人们刻板地认为离开污浊的官场、回归本真的田园是陶渊明最快乐且没有遗憾的决定。所以,在预习《归去来兮辞(并序)》时,就会局限于文本或者自己狭隘的认知,以致不能深刻地解读出其中“归乐”背后的“隐恨”。通过引入法国后结构主义批评家克里斯蒂娃《符号学》中“文本互涉”的理念,可准确把握课文的思想情感,并获得研习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方法。
【栏 目】 课堂_名师课堂
【分 类】 基础教育
【出 处】 《语文教学通讯》2025年04期 第29-32页 (共4页)

相关文献

导出/参考文献
[1]林丽洁,. 借“文本互涉”究其“归乐”后的“隐恨”——送教下乡公开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品赏[J]. 语文教学通讯 . 2025(04): 29-32.

PDF在线阅读

《借“文本互涉”究其“归乐”后的“隐恨”——送教下乡公开课《归去来兮辞(并序)》品赏》

价格:0.00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sasa 互知学术
sasa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