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知交零落实是人生常态,能够偶尔话起,而心中仍然温柔,就是好朋友。与好友聚散,如同人生旅程中的上车与下车,相互陪伴的一程就是当下最温暖的真情。烟花易逝,好友也不会常伴。只要曾经真心地拥有过,青春和人生也就没什么可遗憾的了。2010年,我还在长沙读大学,从那年的秋天开始,橘子洲每周六都要燃放一场二十分钟的烟花秀,我马上告诉好友阿拾:“橘子洲要放烟花了,我们从宿舍走到江边就能看。”这不是专门给我们放的烟花吗!到了周六,我和阿拾不等天黑就来到了江边。没想到人很多,大家说说笑笑,等待烟花燃放。
摘要:最常见的“永远”,是时光从不驻足于我们最爱的瞬间。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它教会我们与自己为伴,独自度过那些重要的时刻。十七岁生日那天,我一个人去买了一块蛋糕。店铺小,蛋糕也小,截面是三角形,白乎乎的奶油在狭窄的面上平铺开,一颗草莓倨傲地被戳在大约中心的位置,黑溜溜的草莓籽儿在一片红中尤为突出,像遗留在粗糙脸上的深色痘印。我看着店员打开透明的玻璃柜,小心翼翼地从角落中端出,卖给同样站在角落里的沉默的我。
摘要:信守承诺,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哪怕是对一只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那是对猫的承诺,也是给自己的承诺。大学刚毕业那会,为了找到合心意的工作,我拖着老旧的蓝色行李箱和一只老猫咪东奔西走。老猫咪叫火腿,是我大四实习时从动物救助站领养来的。“你现在找工作这么难,还需要照顾一只老猫咪,不累吗?”外婆在电话那头嘟囔着。“不累,因为我承诺过要照顾好它,永远都不抛弃它,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嘛。”我一边给火腿喂小鱼干,一边回外婆的话。“你是不是还在想着奔奔?”外婆说得很轻,但那个名字仍让我心头一颤。
摘要:与许多人一样,我的笔尖背后也藏着故事,而这故事,源自我的外婆。时至今日,尽管我依旧没写出什么名堂,但总归还在写。我知道,唯有写下去,我与外婆的故事,便永远没有终章,永远未完待续。一个平常的工作日上午,我正忙得焦头烂额,忽然听到手机振动,拿起一看,原来是杂志稿费到账的短信。我的心情立刻舒畅了起来,这是我枯燥生活中为数不多的小确幸,但这种小确幸却稍纵即逝。刚上小学时,我既不适应突如其来的寄宿生活,又因为背不好课文经常被老师留堂,所以特别讨厌读书。
摘要:小时候,父亲对我说:“月亮不发光,却能照亮别人。”那时我不懂,长大后,我才明白,生活中的遗憾与默默付出,终会汇成内心的光芒。每份不被看见的努力,都会在某一刻,照亮自己。一小时候,爸爸带我去串门,回家时已是夜晚,我俩便在半是泥土半是杂草的小路上踩着月光,仿佛走出来一条星光大道。周围没什么声音,爸爸似乎觉得有点安静,便跟我聊天:“康儿,你看,这个月亮亮不?”我点点头。他接着说:“月亮呀,本身是不发光的,但它能默默地照亮人间。”我听不懂爸爸所说的意思。但当时万籁俱寂,只觉得说出来这句话的他像个诗人。
摘要:不知不觉中,我与姐姐的差距越来越大,那些深藏的心事,悄悄滋生出“别扭”的种子,在心中生根发芽。可即使许多声音藏于心底,姐姐也能听见。我们共同成长,我们互相成就,我们的关系不怕时光流转,因为感情早已根深蒂固。那一次,当姐姐看到我时,我正靠在操场上的一棵大树旁,狼吞虎咽地吃着早已凉透的早餐。之后的许多个深夜,我总会后悔不该在姐姐面前暴露自己如此狼狈的一面,但也正是那次相遇,才让我真正意识到姐姐的爱。
摘要:人生非坦途。成长路上,不免会遇到低谷。成与败,得与失,都要勇敢接受。不忘初心,努力蜕变,迎接更好的自己。曾经的我,是大多数家长口中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成绩优异,无需操心,是老师和家长们公认的值得大家学习的榜样。那时,我的名字成了一个形容词。语文老师批评不认真听课的同学时,甚至会说:“如果你像她一样成绩好,有天赋,就算在课上睡觉,我也不会说你什么!”然后再指一指趴在桌上,睡眼惺忪的我。实际上,那一次只是个例,但当我睁开眼,看了一眼被批评的同学后,我却什么也没说,好像在默认,又像不屑一顾。
摘要:当面对避无可避的痛苦时,要尝试梳理自己的内心,学习等待。等待是一种战略性的智慧,处于长夜之中,最好的心态便是等待。高中三年,我的发挥始终稳定,偏偏在高考中出了岔子,成绩一落千丈,也与心仪的学校失之交臂。刚决定复读的那段日子,我似是浑身爬满了蚁虫,屁股一沾板凳就焦躁、刺挠,恨不得立刻冲上考场,一秒钟都等不了。我就读的那所复读学校,与我的母校一中仅一街之隔。那时,我总是透过凋萎了的蔷薇藤蔓缝隙窥见熟悉的校服。那些同学或是呼朋
摘要:我一直习惯退让,总觉得沉默能带来平静。可心中的真言,如春风拂过,总是轻轻地摇曳,却又总需要一些勇气,才能在唇边绽放。直到某一刻,我终于开口:“我不赞同。”所有的沉默,在这一瞬间悄然瓦解。从小到大,我都秉承着长辈们灌输的“退一步海阔天空”原则,面对心不甘情不愿之事时,我总是习惯避开话题或默默忍受,从不拒绝。这个方法在许多情况下确实奏效,而且每次这样处理事情后,我都能收到“懂事”的正面表扬。但这种看似身披“与人为善”光环的处事习惯,还是给我带来了不少烦恼。
摘要: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是蹒跚学步的孩子,怀揣着对未来的希冀与梦想,跌跌撞撞迈出向前的脚步。这一路上既有无声的春雨轻柔地润泽我们的身心,亦有丛生的荆棘刺破陈旧的血肉,带来改变和新生的力量。那些瞬间,如一颗颗落入时间之瓮的青梅,岁月以蜜糖将其渍出琥珀的颜色,我们在某个清晨将其偶然拾起,品尝一口,原来酸涩早已悄然化为甜蜜。你是否见过温顺忍让的“羔羊”,在无数次委屈自己之后,终于鼓起勇气呐喊出“不”?又是否曾向往成为牡丹的苔花,最终在芸芸众生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兀自散发着自己的馨香……
摘要:如果说春天是个慢性子,那么夏天就是妥妥的暴脾气。雨是哗哗哗地下,花也要透亮亮地开,只有树上的鸣蝉耐着性子,拖着长长的腔调慢慢地将时光延缓。我家附近没有池塘,每一寸土地上都长满了庄稼。当读到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我格外地艳羡。好在没有月下的荷花,但蝉总少不了。它仿佛是盛夏的印章,而叫声就是落款,没有它盖戳,夏天这个章节就是妥妥的盗版。晌午的太阳火辣辣地炙烤着大地,密密的榆树叶无精打采,街道上一个人也没有,了无生机。蝉突然一声叫,叫开了天,叫醒了梦,叫出了光彩。
摘要:知趣Q今天信息和交通都已经很发达,要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分分钟的事情。那要是在古代,人们怎么旅行呢?说走就走的旅行,在古代有可能吗?A古人出远门,少则十天半个月,多则数年,可不像现在,想去哪儿就去哪儿。中国古代封建礼教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外出旅行须有正当理由,有一定的时间、地域或距离限制,即“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门前还需要办理一堆事项,仪式感比现在强多了。

互知学术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