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
期刊
文献
标题
作者
单位
摘要
关键词
栏目
基金
文献检索
包含全部检索词
包含精确检索词
包含至少一个检索词
作者
出版物
发表时间
-

原型批评视域下闻一多的“红烛”意象内涵解读

余树财

四川成都市石室成飞中学

诗歌最鲜明的艺术特征是以意象表现为基础。很多意象,如月亮、黄昏、钟声、细雨、柴门等,经过诗人长期的艺术实践,逐渐沉淀凝聚成具有原型意义的经典意象,这些意象往往牵系着一个民族丰富的历史内容和心灵世界,成为民族心理和精神的镜像。但这并不意味着,一个意象成为原型意象后就一成不变,有创造力的诗人绝不会胶柱鼓瑟,墨守成规。他们往往会在继承中对意象进行新的创造,使之融入新的内涵。闻一多的《红烛》便是在继承中突破,对“红烛”意象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栏 目】 教学_备课
【分 类】 基础教育
【出 处】 《语文学习》2024年11期 第39-43页 (共5页)

相关文献

导出/参考文献
[1]余树财,. 原型批评视域下闻一多的“红烛”意象内涵解读[J]. 语文学习 . 2024(11): 39-43.

PDF在线阅读

《原型批评视域下闻一多的“红烛”意象内涵解读》

价格:0.00

Copyright © 2021-2025 全科互知 | 赣ICP备2021006197号-4 | 新出网证(赣)字20417号
赣公网安备 36012102000372号 | 赣B2-20210313 | 技术支持:道然科技

sasa 互知学术
sasa 全科互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