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程美育的价值追求:塑造完整而美好的心灵
|
李如密
|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
专栏_李如密专栏
|
2025年03期 |
0 |
0 |
|
|
学生个体语言经验的建构原则、形成路径和生成机制
|
朱芹
|
华夏教师
|
课程_教学新探
|
2025年07期 |
0 |
0 |
|
|
大卫的突围:适己、省己——《大卫·科波菲尔》(节选)教学的切入
|
李华群
|
中学语文
|
教学_阅读
|
2025年05期 |
0 |
0 |
|
|
水月通哲理 无心成佳篇——《记承天寺夜游》何以成为经典
|
施超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文本解读
|
2025年08期 |
0 |
0 |
|
|
分行、瘦身与丰富:从“文”到“诗”的写作实验
|
宋媛媛
|
语文教学与研究
|
写作
|
2025年04期 |
0 |
0 |
|
|
经典小说《鲁滨逊漂流记》中荒岛生存叙事中的个体价值与文明反思
|
周雪芬
|
人生与伴侣
|
随笔 ▪ 写作 _ 我读好书
|
2025年08期 |
0 |
0 |
|
|
知识管理视域下的县域教育科研管理创新
|
吉萍
|
中小学管理
|
本刊视点
|
2024年03期 |
0 |
0 |
|
|
基于个体差异的中学体育教学创新研究
|
林小宁
|
华夏教师
|
课程_教学新探
|
2024年11期 |
0 |
0 |
|
|
探究初中体育教学中兴趣教学法的运用
|
杨果
|
华夏教师
|
课程_教学理论与方法
|
2024年08期 |
0 |
0 |
|
|
让“个体语言经验”在“实践”中生长
|
王娟
|
语文教学通讯
|
课堂·教学_教法
|
2024年36期 |
0 |
0 |
|
|
从“学生个体语言经验”到“核心素养”的系统建构——从教育学视角看《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
|
李重
|
语文教学通讯
|
人物·论坛_讲坛
|
2024年30期 |
0 |
0 |
|
|
立足班级真实学情,发展个体语言经验——基于“班本”三十年的写作教学经验梳理
|
吴勇
|
语文教学通讯
|
人物·论坛_讲坛
|
2024年06期 |
0 |
0 |
|
|
童享德育:早期道德教育优化的一种可能路径
|
刘长海
李健
|
教育科学研究
|
德育与心理
|
2024年05期 |
0 |
0 |
|
|
努力构建配享职业生活幸福的主观条件——论职业道德学习的个体价值
|
曾妮
檀传宝
|
福建教育
|
思政广角_“职业道德教育研究”系列1
|
2024年04期 |
0 |
0 |
|
|
论学生兴趣培养中的“被兴趣”问题
|
安富海
尚佳佳
|
课程.教材.教法
|
教学理论与方法
|
2024年07期 |
0 |
0 |
|
|
立足情境 精准表达
|
齐云飞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素养·读写_真情写作
|
2024年39期 |
0 |
0 |
|
|
中学作文里的“宏大叙事”与“个体表达”
|
黄耀红
卢望军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前沿·专题_学人视角
|
2024年26期 |
0 |
0 |
|
|
于平凡风物间看个体生存困境及出路——我读冯至的《一个消逝了的山村》
|
王凌华
|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
对话·读写_文本智读
|
2024年05期 |
0 |
0 |
|
|
论教师个体化成长及其实现
|
郭顺峰
|
当代教育科学
|
教师发展
|
2022年06期 |
468 |
0 |
|
|
教师工作时空合理化:教师个体均衡发展的重要前提
|
林丹
张璇
|
现代教育管理
|
师资管理
|
2022年10期 |
563 |
0 |
|